详细内容
人员
专业技术人员:
测绘专业高级工程师:1 人,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,对航测摄影项目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,确保项目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。
测绘专业中级工程师:2 人,协助高级工程师进行技术方案制定,负责航摄方案设计、数据处理技术指导等工作,对初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监督。
测绘专业助理工程师:3 人,在中级工程师指导下,参与航摄外业数据采集、内业数据处理等具体工作,如像控点测量、影像数据预处理等。
测绘相关专业人员:9 人,包括航空摄影、地理信息系统、摄影测量与遥感等相关专业,为项目提供多方面的技术支持,如航空摄影工程师负责无人机飞行操作和相机参数设置,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师参与数据的地理信息分析和处理。
技术工人:至少 6 人,需持有无人机驾驶员证、航测外业作业员证等,主要负责无人机的现场操作、设备维护,以及外业数据采集的辅助工作,确保航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外业工作的顺利进行。
装备
无人飞行测量采集系统:至少 1 套,包括飞行平台和航摄传感器。飞行平台如旋翼无人机需 2 架以上,轴距≥550mm,续航≥45 分钟,RTK 精度≤1cm;固定翼无人机 1 架以上,续航≥60 分钟,可搭载激光雷达或倾斜摄影系统。航摄传感器包括高分辨率相机、机载激光扫描仪等,其中数码相机不少于 2 台,要求为 CMOS 传感器,分辨率≥2000 万像素。
专业测绘航摄仪及其他测绘传感器:合计 2 台,除了上述的数码相机外,还可包括航空重力仪、机载合成孔径雷达 SAR 等,以满足不同项目的特殊需求。
航测软件:至少 1 套,如 Pix4D、智图、Erdas Imagine 等,需通过自然资源部测评,用于航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,包括空三加密、DOM 制作、三维建模等。
影像处理工作站:至少 1 台,CPU≥Intel i7,内存≥16GB,硬盘≥500GB,用于运行航测软件,对大量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。
全站仪:至少 1 台,激光测距≥50m,2C 误差≤±2mm,用于航测像控点的布设和测量,为航摄数据的处理提供精确的地面控制点坐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