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图片(共2图)
详细内容
“多系统萎缩”是多发生在中老年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,并不是很常见,在我国2018年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名录中,排在77位。这种疾病会攻击到自主神经系统、椎体系统、锥体外系等多个系统,发病因系统累积的顺序不同,临床表现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、小脑共济失调、帕金森综合征等。根据临床表现,将多系统萎缩分型为以帕金森病样症状(运动迟缓,伴肌强直、震颤、姿势不稳等)为主的MSA-P型和以小脑症状(如步态共济失调、小脑性构音障碍、小脑性眼动障碍等)为主的MSA-C型,因其病理学机制以及部分症状与帕金森病相似,常在疾病初期被误诊。
MSA-C型主要表现为延髓、脑桥、小脑中脚、小脑蚓部或半球萎缩,第四脑室、桥延池扩大,T2WI 脑桥、小脑中脚对称性高信号及脑桥“十字征”。脑桥“十字征”即脑桥层面“十字形”的T2WI高信号带,是由于脑桥核及桥脑横纤维脱髓鞘、胶质细胞增生致含水量增加,而齿状核发出的构成小脑上脚的纤维和锥体束未受累所致。
核心临床表现:
1. 至少包括以下1项:(1)左旋多巴反应不良的帕金森综合征;(2)小脑综合征(至少包括步态共济失调、肢体共济失调、小脑性构音障碍、小脑性眼动障碍中的2项)。
2.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,至少包括以下1项:(1)无法解释的排尿困难,残余尿≥100 ml;(2)无法解释的急迫性尿失禁;(3)站立/直立倾斜试验3 min内出现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(血压下降≥20/10 mmHg)。面对这一难题,传统的西医治疗手段往往难以取得显著的疗效,且副作用不容忽视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,为多系统萎缩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。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认为多系统萎缩虽病位广泛,但总不离脏腑功能失调、气血阴阳失衡之本。因此,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,中医医生能够精准把握患者的体质状况和病情轻重,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
中医医师李艳波主任凭借近四十年的临床经验,采用“益脑补髓汤”这一针对多系统萎缩的创新疗法,这一疗法不仅展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,更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。“益脑补髓汤”富含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,能够刺激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,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力。在治疗过程中,该汤剂通过调节神经系统、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和提高免疫力等多种途径,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症状和身体状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