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图片(共2图)
详细内容
50年茅台酒瓶回收2023年回收多少钱选择我们靠谱 18910792780
武松路过景阳冈酒店,酒店有酒名曰出门倒,称三碗不过岗,宋朝时候的碗该有多大呢?如果像我们今天的吃饭碗,那一般人吃了三碗,就过不了景阳岗,说明景阳冈酒店的酒精度数还是不低的,至少相当于今天的三十度左右的酒吧。别人吃三碗就醉了,过不了岗,武松却连吃了十八碗酒,可见武松海量,就是在今天也绝对是个能喝的主。现在一些专家普遍认为宋以前一般是曲酿发酵的酒,这种酒都是以粮食谷物、水果、乳类等发酵酿成的酒,度数低,能达到二十度就很高了;自从辽宋夏金元时期,少数民族进驻中国,才有了蒸馏技术,这时期喝的酒应该和今天的酒差别不大。《水浒传》出书于元末明初,这时酒坊酿酒已大量使用蒸馏技术了,酒精度应该和现代酒差不多了。只有家庭酿造的米酒、黄酒度数在二十度以下。施耐庵写水浒中的武松在景阳冈吃的酒,当属蒸馏酒,度数不会低,不然不会叫“出门倒”了,更不会夸赞自家的酒“三碗不过岗”了。武松高大櫆梧,膂力过人,武艺超群,英雄仗义,不好色,体格好,应该是个能饮酒的英雄豪杰,更何况他练的醉拳也需要酒来搭配呢?至于蒸馏酒是不是宋以后传到中国的,专家们说只有元朝时有类似蒸馏技术酿酒记载,以此可前推最多在宋朝以来了,宋以前可能酿酒还是用发酵法,酒精度不高,因从一些汉赋唐诗里,总是说谁谁饮酒一石,或千樽不醉,或斗酒诗百篇等语,宋以后就很少写这样的句子了,以此判定宋以前酿酒还没使用蒸馏方法。如此说法让人值得怀疑,汉、晋、南北朝、隋、唐时期,正是民族大融合时期,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居住,难道他们酿酒的蒸馏技术就没带过来?为什么非得到宋元以后呢?难道是那时少数民族也还没掌握蒸馏技术?希望专家们还是再多考究考究为好,万一有惊人的发现呢?那样在百家讲坛可要一举成名了。